现代企业
    主页 > 期刊导读 >

成本控制在出版业中的应用分析

21世纪,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视频软件技术的进步,电子图书应运而生,并且占领了广阔的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在数量上、质量上都取得了突破。据2017年统计,我国图书出版量达到了79.25亿册,同前期相比增长2.85%;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23.51亿元,增长率为11.32%[1]。但纸质图书作为被冲击方受到了限制。针对目前的市场环境,传统出版业的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的市场需求,并且进行自我改革,完成出版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的融合,充分发挥传统出版业在文化传播领域上的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而图书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是企业利润实现的主要形式,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需要各个部门努力配合,共同完善。 1 图书出版成本与管理现状概述 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在发展过程中通常面临同一个问题,即成本控制和管理。从传统意义上看,图书出版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主要涉及图书的纸张、制版费用、印刷费用、装订费用、稿酬等,这些成本费用占到图书出版总成本的60%~70%。为了降低成本,在出版前出版社通常会采取计划成本控制的方案对图书成本进行估算,并设定合理的计划成本率和产品成本差异率[2]。但是,采用的核算方式大多为事后核算,因而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成本核算的结果通常是不能够真实、及时地对出版成本进行反馈。因此,传统的核算方式效果不佳,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控制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 随着图书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图书出版企业加强了对图书出版预算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对成本控制的关注。对于出版企业而言,畅销书的占比往往不大,大部分图书在出版的过程中面对着控制和发行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图书印刷量超过市场预期过多的时候,则会出现由于销路不佳而导致库存堆积,管理成本、库房成本等压力较大。此外,对于非畅销类书籍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印刷费用、制版费用、人工费用等得不到及时回报,单册成本高也会导致图书的利润下降,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从目前的图书市场现状分析,成本控制不佳和管理方式混乱等造成的出版企业的潜在亏损情况时有发生,这不利于出版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降低出版成本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选择。 2 出版业图书成本管理 2.1 图书库存成本增加 现阶段,我国图书出版业为了进一步改善成本控制和管理方式,通常选择压低单册图书直接出版成本的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即在一本图书付有稿酬的基础上,在出版过程中从纸张、印刷等方面来降低图书的出版费用。为了实现这一具体化的目标,则以增加印刷数量为首选方式。在出版过程中,单册图书的印刷数量和成本具有反比例关系,即印刷数量越多,单册成本越低。但是,从现实情况上分析,采用该方式提升图书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利润空间的仅占到出版总量的20%[3]。因此,长期盲目的印刷,以增加印刷数量来降低单册成本的形式不能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甚至会造成负面作用,即造成库存过大、消耗困难的局面。该方式会直接增加库存数量,导致库存管理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企业经营的总成本过高。 2.2 成本管理目标松散 图书的出版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图书内容的审核、编辑、校对、质检、设计和装帧、印刷等。但是,在图书的实际出版中,各个部门和环节是相互独立的,且配合、协同效果不佳,因此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和行动,造成了管理困难的实际情况,在集中化管理上仍待解决。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松散,促使出版企业相关人员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以各个部门提供的数据分别进行成本核实和核算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图书,其市场走向、生命周期等均有差异,相关人员在核算中需要将成本核算目标对应到不同的部门,管理过于分散,成本核算的专业性难以体现,在数据收集和整理上难免出现遗漏和信息的缺失,从而导致成本问题难以解决。 2.3 单品种书成本核算办法陈旧,成本计算失真 图书单品种成本核算是现阶段图书出版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方面的主要措施,对控制、核算企业的总经营成本具有一定作用,但在图书单品种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从具体情况上看,图书单品种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财务部门独立进行审核计算的。一般情况下,在企业总成本核算结果的基础上对单品种图书的销售情况、利润情况、成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逐步得出相关结论。而在财务立项上,则是按照出版印刷数量、该类型图书出版总成本对比单品种图书的方式进行经济效益核算的,这种成本计算结果缺乏真实性[4]。 2.4 成本账务处理管理混乱 从实际情况上看,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欠缺,因此,在财务核算工作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虽然在最近几年里,我国图书出版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已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财务管理的软件、硬件都在完善之中,在相关账目上也未建立健全的信息化档案。因